|
评论|抓好鸟击防范还需用好系统观念鸟击防范是世界民航公认的安全难题,受鸟类迁徙及其生活习性的影响,鸟击具有突发性、季节性等特点,秋季也是鸟击的高发期之一。鸟击可能导致航班延误、返航、中断起飞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飞机损坏,酿成事故。在日前召开的民航局10月航空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强调,要继续高度重视鸟击防范,严格落实《关于全面加强鸟击防范工作的通知》,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鸟击事件多发态势。 由于机场大多远离城区,且周边往往有大面积草地等,容易吸引鸟类,鸟击防范成为机场建设运行过程中的“必修课”。近年来,在民航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标准规范方面,初步形成了1部规章、1部规范性文件、4部指导性文件的“114”鸟击防范法规标准体系;行动落实方面,民航局机场司出台了《运输机场鸟击防范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在民航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国机场鸟击防范能力水平,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也通过开展日常行政检查、专项整治、综合评估等不断推动机场鸟击防范工作责任落实。2017年以来,机场责任区内鸟击事件、征候以及相关万架次率等数据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鸟击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注重运用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鸟击防范工作,运用系统观念抓好鸟击防范,系统推进、综合整治,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从时间维度上看,鸟击防范不能仅从机场投运后才开始着手,而应贯穿机场建设运行的全周期,在机场选址、设计之初便未雨绸缪、纳入考量。从空间维度上看,鸟击防范不仅要覆盖机场责任区内,也需密切关注机场责任区外的鸟击风险来源,充分考虑飞机飞行的全过程。从组织维度上看,鸟击防范不能仅仅依靠各个机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集团化、区域化的协同配合,乃至民航与农、林、气象等其它行业的交流联动。 运用系统观念抓好鸟击防范,注重升级防范理念,以认识转变促进方式改进。当前,鸟击防范已从单纯地驱赶向探索民航安全与鸟类保护、生态和谐的平衡转变,这也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绿色民航、绿色机场的题中之义。与观念转变相对应的是,鸟击防范的方式方法也向智慧驱鸟、生态驱鸟升级,国内多个机场还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共同爱鸟护鸟。在鸟击防范工作中,通过充分开展分析调研,在机场建设运行的各个阶段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运用草种筛选、植被更换、科学应用农药、环境改造等方式,降低机场区域对鸟类的吸引力,吸引和疏导鸟类远离机场,能够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用系统观念抓好鸟击防范,注重增强专业能力,以技术进步促进效率提高。驱鸟车、驱鸟炮、声学驱鸟器、拦鸟网等都是机场常用的驱鸟设备设施,随着技术发展,光电监测、探鸟雷达等新技术也在不少机场展开应用,进一步拓展了鸟情监测范围,提升鸟击防范及时性。“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当前,民航管理部门正加快推进鸟情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升鸟击残留物鉴定工作,并持续强化鸟击防范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加深对鸟类活动的认识,为鸟击防范与机场选址设计、航线规划、飞行程序设计、管制指挥等多方面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持,为鸟击防范的“兵器库”不断添砖加瓦。 运用系统观念抓好鸟击防范,注重加强协同联动,以组织保障促进实效提升。“一人进山难打虎”,通过加强机场试点相关工作,推动开展机场、空管、航务等部门一体化鸟击防范,能够有效提升鸟击协同防范能力,也可以借鉴云南、新疆等机场集团的有益尝试,从鸟类迁徙路线、区域性特殊鸟类等入手,建立“点-线-面”结合的区域性机场协同防范机制。同时,鸟击防范已逐渐由过去的无差别防治转变为基于风险危害的严重度,优先防范危险程度更高的鸟种,即“防大鸟、防鸟群”,根据防范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有的放矢、更加高效。此外,积极加强与林业、农业或气象行业的合作,寻求行业外专业技术机构的支持,也能推动鸟击防范工作更好开展。 蓝天之下,载翔载飞。用好系统观念,构筑起防范鸟击的安全屏障,不断探寻机、鸟和谐共处之道,飞机和鸟儿才能更好地共享同一片安全的天空。 来源:中国民航报 |